久聞太平山、翠峰湖之名卻來沒有去過,主要是因為這個地區受到了盛名之累,管制相當嚴格。任何要買門票的地方,顯示它已經坐大成熱門風景區,都會讓我感到嫌惡。那些粗俗的規劃、為了迎合觀光口味的設計,將自然景觀做不當包裝和出售,正是保育政策的導向。難道他們保護森林的目的,竟然短視得只為了業績和營利?
其實,早在學生時代就曾經前往。當時和一群同學,背著簡單的行李,冒然的從台北搭火車到羅東,換搭小火車往太平山。不料因為沒有辦理入山申請,到了土場檢查站就通通被攔了下來。錯過了那一次以後,太平山和翠峰湖就只有在圖片中才看得到。
而嚮往台灣山毛櫸也已經有一段日子了。聽說北插天山有一片純林,可是山路艱難,不能當天往返。也聽說太平山有一條山毛櫸步道,秋天在葉落之前,森林景觀相當迷人。每次計劃前往,總有一些無法成行的理由。一再延宕的結果,錯過了多少次山毛櫸的落葉和新葉,直到去年十一月,基金會邀約前往太平山,前後之間竟然間隔了三十多年。站在曾經是檢查哨的地方,頗有「少小離家老大回」的感觸。
如今太平山鐵路拆除了,已經除役的小火車頭展示在舊火車站上。循公路開車上山十分方便,只不過山毛櫸適合在大清早拍攝,還得扛著攝影器材徒步3.7公里 ,而山下的管制站只在清晨六點才開門。因此我們得凌晨從台北出發,清晨3.30抵達山下管制站,小睡幾個鐘頭等待通關。不料,事情還不是那麼順利,到了太平山入口又被摒擋在收費亭外。因為不久前蘭陽地區下大雨造成不小的災害,山區公路塌陷坍方……。也是同行的朋友沒有聯繫好,雖然在山門口一番交涉折騰,渾身解數,看門的一夫當關,硬是不肯開門。說什麼休園期間、路況不好、沒有經過授權…等等,有一百個不讓進的理由,太平山仍然不得其門而入。我們也只好悻悻離開,錯過了今年山毛櫸輝煌的變葉景觀。
隔了一個月,又有了上山的機會。雖然天氣陰又有雨,但是我們都知道這是今年最後的機會了。依照前次的入山模式,清晨六點順利通過管制站,七點半鐘左右抵達翠峰湖畔。沿著一條號稱「國家級」步道前往山毛櫸森林。
步道維護得相當完善,割草機將路兩旁修剪得清潔溜溜。管理者用盡了各種工法,就是要讓人走得舒服。不過任何加諸自然的設施都是自然是負擔,何況山林環境也不領情,幾番風雨之後,讓部份路段泥濘難行。而步道上經過巧思設計的踏板、墊腳石,讓行路人專注著用不自然的步調跳躍前進,不但不能悠遊漫步,也成了行路的障礙,看起來更是突兀而不美觀。
綿綿細雨並未造成多大的困擾,山林偶見青楓的紅葉,雨中顯得格外清新艷麗。步道入口先是雜木林景觀,漸漸的道路兩旁轉變為針葉林屏幕,多半是台灣杉和紅檜林。由於濃霧鎮鎖著山林,道路深邃幽邈前途茫茫,兩旁巨木參天詭譎莫測,頗有雲深不知處的美好感覺。林道前段是依循昔日伐木鐵道,沿著等高線修築,路況寬敞平整,路邊還有工寮和鐵軌遺跡。顯示著當年的殖民政府,如何對我們的森林,進行如此大規模機械化的蹂躪,太平山地區,有多多巨木瑰寶,一車車被橫著運送出來。如今山下蘭陽溪流域土石流沖刷情形相當嚴重,未始不是當年釀造出來的禍害。
山毛櫸原是北方寒溫帶植物,冰河時期曾經在台灣茂密生長。地球回溫以後冰河退去了,許多植物因為受不了亞熱帶氣候紛紛遭到自然環境淘汰。只有少數如山毛櫸之類的植物,幸運地在山區找到一塊冷涼的地方,勉強足以安身立命。每年只要熬過盛夏短暫的高溫,在台灣北部山區裡,都可以呼吸享受到北國的氣息。山毛櫸森林就盤踞在林道終點,越過一個小山谷之後的稜線上。
本來打算欣賞山毛櫸滿山紅葉的壯麗景觀,是我們來得晚了。深秋季節,紅葉早已落盡,僅剩下幾片敗色枯葉,寒冷的霧氣中抖擻著掛在枯枝上。濃霧裡的山毛櫸森林忽隱幽明,然而一點也不覺得迷茫,它們褪去了亮麗的色彩,洗盡了鉛華的負擔,還我北國植物的本色,寒天凍地中恣意伸展它們剛毅不屈的四肢和觸角,好好吸一口來自原鄉的空氣。
今年三月,又有機會造訪山毛櫸森林。苦等了幾個月之後,又再度踏上山毛櫸之路。平地河谷兩岸到處新綠,苦楝甚至已經準備開花,春天的色彩早已佈滿蘭陽平原。想像中,山毛櫸抽新芽長綠葉的情形,一定別有一番清新色彩。林道上濃霧依舊,山毛櫸不但沒有一點綠意,反倒是結滿了晶瑩剔透的冰晶,讓來自亞熱的訪客瞠目結舌,仿佛來到了冰河洪荒的紀元。
三番兩次拜訪山毛櫸,雖然在淬礪演化的時光洪流中只是驚鴻一瞥,但是眼見它們生長在不適合生長的地方,與環境爭成敗、與人類爭生存、與同類爭地盤,刻苦求生、低調隱忍、積極致勝、永不妥協。環境格格不入,打落牙又要和血吞,更要自成一種特殊、高尚、美麗的風格,這種從冰河時期就存在的硬骨頭,簡直就是我們欠缺的、必須發揚的在地精神,實難讓人將之歸類為外來的異類植物。
霧中偶爾聽到山羌的鳴嗷聲,也有小翼鶇、鱗胸鷦鷚和頭烏線的聲音。特有亞種鳥類,也因為地質環境丕變,和原生母種產生了地理上的隔閡,在異域自行生存演化。和山毛櫸一樣,成功開創了驕傲的新生命格局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